第1034章(2 / 2)

十三州不仅挺过去灾荒,还缴纳了足够的存粮。”

“接收了不少流民之时,我还真好奇过此事。”

“于是便顺路到你的幽州等地去了。”

“记得当时,是你,还有宋佑等人接待的我。”

“可是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记得那时候你们幽州的官员,从上到下,吃住均是同百姓们一起。”

“整个幽州等十三州,也是上下一心,想尽了办法挺过去的难关。”

“除了耕地,还可以捕鱼,打猎,吃野菜,菌类。”

“这件事,回来后我也特意同陛下和很多人都起过。”

“你们这十三个州,官吏们能如此务实,廉政,民如子。”

“百姓们也是淳朴,得到了很好的教化。”

“又怎能不远超过其他的州府?”

“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政绩,也是应当的。”

听着长孙无忌的话,众人心中均是点头。

以为接下来李秋要大谈一下这治理州府的成功之道。

可是却出乎了他们的意料,李秋却是笑着:

“长孙大人,我们幽州有着很多有才干的官吏,也有着很好的百姓教化。”

“此事不假。”

“但就算是张蕴古,宋佑、程名振、范兴等等。”

“这群人就算再有才干,再民如此,也未必就赶得上朝中的诸位大员,能臣们。”

“像房大人、长孙大人、王珪大人、魏征等等。”

“哪一个不比张蕴古等人更具才干和民之心?”

“像我这个幽州大都督,白了就是一位甩手掌柜。”

“更谈不上什么治国之道。”

“所以这幽州等十三州能取得目前的这种政绩。”

“官员的人治和百姓的教化,只能占到原因的三成。”

“而兴修水利,广泛的开垦农田,占其中的两成。”

“其余的五成,全是因为种子。”

听到了李秋的这番话,在场众人尽皆皱眉。

“种子?”

“李秋啊,你所的这种子,难道其中另有玄机?”

“你们那边种植的稻谷、麦、黍米等,与其他州府不一样?”

李秋这时候点了点头,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