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2 / 2)

陛下能知人善用。”

“敢于提拔和启用朝中的官员,臣子。”

“以李秋的年纪,就能居此要位,怕是历史上也是颇为罕见。”

听着王珪这恰到好处的逢迎,李世民的心情更是大好。

“呵呵,王珪啊,怕是你忘了。”

“当年朕做秦王时,就曾做过这尚令。”

“比如今的李秋是大了些,但也不是太多。”

王珪这时候笑着点点头,然后就将袖口里面的那份政令给取了出来。

放到了李世民的近前。

“陛下,今天臣来,其实也是为了这件事。”

“这份政令,是李秋起草,递交上来的。”

一边听着他的话,李世民一边将这份奏折打开来观瞧。

自然就见了里面那由傅奕写就的那篇关于佛教的奏折。

随之眉头就微蹙起来。

见到李世民面色有变,王珪心中深呼吸一口气。

然后将早就准备好的辞温和的了出来。

“陛下,近年来,我大唐战事不断。”

“又受到连续三年的灾荒影响。”

“百姓户数锐减,百姓凋敝,生活颇为困苦。”

“近来兵部那边征兵、征粮的压力很大。”

“听李秋曾对兵部的人,前线的战事,是抵御外辱最重要的大事。”

“无论如何都不能有半分阻滞和耽搁。”

“剩下的兵和粮草之事,交由他去想办法。”

“可他毕竟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孩子,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

“这一国之事对于他来也是过重了。”

“偏偏这时,太史令傅奕就找到了他。”

“于是他就把目光放在了这些庙宇里,只受供奉,却不事生产,不养父母,不出徭役,不服兵役,不忠陛下的僧侣身上。”

“而且自丝绸之路开辟以来,我中原的庙宇是越来越多。”

“有很多地方的州府,将百姓的民生置之不顾,却先要建立庙宇为自己躲灾祈福。”

“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徭役和兵役的加重,去做僧侣而躲避赋税徭役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也实在是不怪李秋将目光放在了他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