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2 / 2)

众人自然是不肯错过这一次的机会。

而王珪、魏征、杜如晦等人,也是不由得皱眉,纷纷摇头。

心这混子怎么走到哪里都不消停?

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们这些人不知道幕后具体的缘由,也没办法出面去为他求情。

这时候,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轻叹了一口气。

“关于这件事,李秋已经对朕上解释过了。”

“他们那边,刚刚遭受过突厥的入侵和战乱。”

“尤其是幽州、易州两州,战况更为惨烈。”

“就连幽州城,都被突厥损毁、焚城。”

“再加上去年冬初之时,他们那边为朕分忧,接收了万余的流民。”

“为了能够让这一万流民活下来,十三州内几乎所有的余粮都被抽调了出来。”

“像他们如今这种情况,你们还想让他们征粮,怎么建立义仓?”

听了李世民的这番话,萧瑀躬身出列。

“回禀陛下,这幽州、易州等州的艰难,臣等也是清楚。”

“不过,这也不足以成为他公然抗旨的原因。”

“这义仓,乃是陛下亲御批的政令,怎么可能违反就违反?”

“眼下没粮,不代表着明年没粮,以后也没粮。”

“所以臣认为,这对李秋的惩处,是绝对不可免的。”

“不然以后其他州县,也效仿这幽州,又当如何?”

“这不是带头的蔑视我朝廷的威信吗?!”

这时候,李世民将李秋的上表直接丢到了下面。

“李秋在这份奏表上写了,向朕申请,允许在他督管的十三州内取消义仓。”

“从今年开始,每逢灾年,战乱,他们那十三州凭借自身之力量赈灾。”

“若是到时赈灾不力,他愿意接受任何的严惩。”

“朕呢,已经准许了他的这个申请。”

“而且不仅是他,若是有其他州,也能有这样的决心和魄力,朕也同样会批准他们的请求。”

原本,当戴胄提出这义仓举措之时,李世民的心中就是不太乐意的。

这所谓的义仓,就算被吹出花来,这么好,那么好,本质上也是从老百姓的身上多出来一种赋税。

平白无故的给百姓增加负担,很不负责任的将国家的困难转嫁到了百姓的身上。

这绝对不是一位仁君,明君,乐意去做的事情。

所以当到李秋的这份奏表之时,李世民龙颜大悦,心里甚是痛快!

也只有这种魄力,才是他李世民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