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老师来了(2 / 3)

的天家还算是枝繁叶茂,皇帝赵顼也才三十岁,长子赵佾已经十二三岁了,次子赵仅也已经年近十岁,三子赵俊则只有五岁,接近六岁,除了早夭的五子赵僩之外,还有四子赵伸和刚刚出生不满半年的六子赵煦,日后说不定还会有更多的皇子。

现在让吕公著和文彦博两位老臣纠结的是,赵顼直接让他们两位老臣负责教导三子赵俊,那可是长子赵佾和次子赵仅都没有的恩典,难道赵顼的打算是直接越过长子赵佾和次子赵仅,要立三子赵俊做太子吗?要知道现在的皇后向氏膝下无子,而大宋后宫妃子品级基本取决于自己的受宠程度,没有嫡子的情况下,继位者完全取决于皇子的受宠程度,至于母妃的出身,反而不那么重要。

或许长幼有序,但是赵顼长子赵佾的母妃却是西夏党项人,无形之中便杜绝了赵佾继承皇位的希望,既然不能立长,那就只能立贤,若要立贤,皇子的老师就至关重要了,现在赵顼要让他们二人教导赵俊,让他们怀疑是不是赵顼要立赵俊作为太子呢?

其实这却是他们二人想多了,赵顼自己也才三十岁,在他看来,自己还年轻,现在就考虑立太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的事情太着急了,至于选他们二人教导赵俊,纯粹是因为谈二人素有贤名,而且年纪比较大,赵俊就是想调皮也不敢太过分,将两位安咯人气出和好歹来可就不好了。

当天,被任命为赵俊老师的文彦博和吕公著便在内侍的带领下走进了隐玥宫,被直接带到了赵俊闭门思过的房间中。赵俊看着两位走路都有些颤颤巍巍的老师,心中无奈的苦笑着,这两位年纪这般大了,却被赵顼派来给他做老师,若是一些品性不太好的臣子,比如以后的蔡京,高俅一类的人,那还好说,不折腾死他们才怪了,但是来的却是吕公著和文彦博这样青史留名的忠臣,赵俊就有些不好意思下手了。

第二日,两位先生便开始教导赵俊习文,首先开始的当然是启蒙文学,古时候启蒙文学,首推自然是传说中的“三百千”,乃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出现最早的乃是《千字文》,南北朝时期便已经出现了,自然会用来做启蒙文学,《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期,现在也成书了,而且,因为他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在一定程度上,比《千字文》更适合启蒙,至于《三字经》,不好意思,作出此书的王应麟此时还没有出生呢,《三字经》自然还没有,至于后世流传更加广泛的《弟子规》,不好意思,那可是鼎鼎有名的辫子王朝才有的东西,现在还没有呢。

这日一大早,赵俊正盘腿修炼北冥神功,吕公著却怀里揣着两本书走了进来,二人经过一番及其繁琐的行礼流程之后,吕公著将手中的两本书交给了赵俊一本,正是《千字文》。自从半年前,赵俊将活字印刷术早已出现的消息告诉了赵顼之后,赵顼派出人手,果然没多久便找到了活字印刷术的秘方,理所当然的收缴了秘方,至此,大宋在全国各地都开了无数印书馆,书籍造价大减,就连普通的民间私塾,也能做到人手一本启蒙读物了。

吕公著将《千字文》给了赵俊之后,马上说道:“殿下,老臣今日就先教您《千字文》如何?这《千字文》乃是最简单的启蒙读物,想来殿下天资聪慧,学会他并不难!”

赵俊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说道:“吕先生,赵俊认为,这《千字文》您还是不要教了,这么简单的东西,您也说了我天资聪慧,还需要学吗?我早就……”

吕公著翻了个白眼,心中暗道:“这小家伙有些不要脸啊,老夫说你天资聪慧,乃是和你客气一下,你却当真了,这也太不要脸了吧!”至于赵俊自小便传出的天生早慧,天赋异禀,吕先生表示不好意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老夫不相信。心里想着,嘴上也说道:“殿下要自省啊,虽然有传闻殿下聪慧过人,但是殿下要知道哪怕是才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