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憋坏主意(2 / 9)

儿给换功效社需要用票买的东西,所以街坊四邻都在这个点儿过来换一些日常用的”

说着话儿,进来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手里拎着一包用绳子捆着的旧报纸。

“丁老师,您这是下班了?”

二爷撇下李学武,主动转身对着进来的主顾打了声招呼。

这位丁老师将旧报纸放在柜台上,对着二爷说道:“哎,刚下班,这不嘛,单位里没人要的旧报纸,您给称称”

这丁老师跟二爷其实没有亲戚关系,就是二爷在这边有些日子了,老彪子他们和小燕儿都叫二爷,这街坊邻居的也就随着叫。

年轻的也叫二爷,中年的就叫二叔,上了岁数的叫二哥或者老弟。

就是这么个称呼,街坊邻居的,又是上门卖东西,这么叫显得亲切。

当然了,有些有身份的直接就叫同志,或者叫师傅。

二爷在柜台里面的状态和生活中就是两个人一样,对待上门的主顾很是热情。

点着头,道了一声“得嘞!”,便将这位丁老师的旧报纸拎着放在了柜台一角的秤盘子里。

称杆一头被吊在棚顶上,二爷这么一拉绳子,上面的定滑轮便将秤盘子拉了起来。

这是闻三儿给设计的,这样省力气,只要手稳着撑杆挪动秤砣的麻绳就行了。

“您瞧,二斤六两”

二爷掐住秤砣的绳子,将秤杆子往外挪了挪,方便让这位丁老师瞧见。

这丁老师仔细瞧了瞧,在确定了秤杆子上的星花确实是,而且秤杆子还微微下垂,显然是多称了一点儿份量的。

“您讲究儿,我在学校称的,还不到二斤六两呢”

这边为什么说秤杆子往下垂呢,因为平行的时候是正好的份量,往下垂就是称的份量比实际份量要多一点儿。

要不怎么做买卖的往出卖东西的时候都说“称给您高高儿的!”

这就是反过来,货物要比称的份量重。

“呵呵,都是街坊邻居,我们是坐地的门店,怎么可能少您份量呢”

二爷知道这位丁老师爱计较份量,所以每次都是给的实惠一些,其实根本就差不了多少,无非就是个心理平衡。

回了丁老师这句,二爷算了一下价钱,报给了丁老师:“得,算您四毛八分钱”

随后又问道:“您打算要钱还是换些日常用的?”

这丁老师往玻璃柜台那边瞧了瞧,忍了两下还是没忍住,对着二爷说道:“帮我来半包火柴,剩下的帮我来猪心和猪肝”

“得嘞,小燕儿,帮丁老师切三毛八分钱的猪心和猪肝”

二爷将灰色薄纸包着的火柴包打开,拿出五盒火柴放在了丁老师的手边。

这火柴单盒的论盒,一盒火柴。

十盒为一包,说一包或者半包论的是十盒或者五盒火柴。

这边说着话,小燕儿已经利索地将丁老师要的猪心和猪肝各切好了用油纸包了,还用麻绳捆了,递给了过来接的丁老师。

“丁老师,您的卤货”

“好好,谢谢姑娘啊”

说着话,丁老师将火柴揣进兜里,又将油纸包着的卤货拎着往出走。

“回见了您”

“好好,回见”

客气着把人送走,二爷拎着那包纸往出走,笑着对李学武解释道:“彪子今天早上搬来了一箱子火柴,说是供销社那边买来的,整箱的要便宜几毛钱,呵呵”

李学武去接二爷手里的那包纸,却被二爷挡开了。

“别别,我来,蹭你一身的灰”

李学武知道老彪子那箱火柴的来路,定是马主任给批的,说是便宜几毛钱,也就是个说法。

“去叫你姥爷吧,别忙活了,天黑了眼睛也不老好使了”

二爷对着李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