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崇平帝:……朕其可乎?(2 / 4)

未完!

第五百三十章 崇平帝:……朕其可乎?

少时间,等好不容易到了郎中之位,碍于出身,因为吏部没有合适空缺儿而耽搁了。

吏部肯定是要先紧着科举出身的官吏补缺儿。

说白了,就是到了仕途天花板。

崇平帝面色淡漠,沉声道:“工部不同其他部衙,不需限定科举正途,况科甲出身如潘卢二人,也未见得谨记圣贤教诲,持身以正,反而贪鄙败度,聚敛成性,以科举出身妄定贤愚、贵贱,朕其可乎?”

韩癀皱了皱眉,面色微变,对这番歧视之言,

殿中一应群臣,凡是科举出身的官吏,脸色同样不好看。

如是清浊不分,科举出身没有丝毫清贵,那他们辛辛苦苦读书,所为何来?

此言,诚不敢苟同!

但因为一众皆为三品,养气功夫十足,此间并无科道侍从官随侍,崇平帝这番话倒未起得什么谏言。

这并非推举吏、兵二部尚书,那时会有科道侍从官与群臣分东西而站,一推荐、一纠劾,最终定四五人名单,交由崇平帝圈用。

如今之廷推,已是齐浙两党事前争斗的结果。

杨国昌面色阴沉,出班奏道:“圣上,老臣听闻这秦业是军机大臣贾珩的岳丈,其为工部一案主审,未免有瓜李之嫌,臣请圣上三思。”

此言一出,原本不明就里的众官,都是心头微讶,暗道,还有着这么一桩关系。

难道......是贾子钰走着这两人的关系。是了,先前赵尚书为那贾子钰求情,这是达成了什么交易吧?

有不少官吏先前的举荐就是这般而来,自然也会如是想着。

就在这时,国子监祭酒刘瑜中,帮腔说道:“下官也听说,秦业是军机大臣、京营节度副使贾珩的岳丈,贾子钰为恭陵一案主审,而恭陵一案,两位部堂皆被圣上以重刑处置,明正纲纪,臣以为贾子钰岳丈升迁工部侍郎,实是令人费解。”

因为当初含元殿中,贾珩上疏《平虏策》,曾与齐党中人争执辩驳过,对贾珩的一些家庭情况,齐党中人自是有所留意。

殿中群臣闻言,一时窃窃私语,交头接耳,面上不仅现出狐疑之色。

令人费解?

这就是说内有隐情,当然这等没有任何证据的揣测有些阴谋论,但偏偏是这等误导性强的话术,最是引人遐想连篇,因为以己度人。工部尚书赵翼面色淡漠,反驳道:“如果下官没有记错的话,杨阁老举荐的国子监祭酒刘瑜中刘大人还是临沂人呢?如论瓜田李下,杨阁老当仁不让,至于刘大人,什么时候做了言官御史的事来?”

杨国昌脸色微变,心头一沉,心头冷意涌起,这赵翼当初在内阁,他没少给予照顾,现在被除了阁员之职,行有不得,不反求诸己,竟还心怀怨愤,全无阁臣风范。

这赵翼当初在内阁,他没少给予照顾,现在除了阁员之职,竟是也要与他做对。

然而杨国昌并不知赵翼心头所想,一来恭陵之案应由内阁首辅揽责,而他却被撵出内阁,二来,恭陵之案还有户部的插手,如户部右侍郎梁元也涉案中,现在正被锦衣府拿捕,槛送神京,何以杨国昌独善其身。

这边厢,帮腔的国子监祭酒刘瑜中,脸色也不好看,凝结如冰。

杨国昌沉声说道:“老臣系一片公心,不忍见国家公器为人私相授受,成为投桃报李之物,老臣请圣上明鉴。”

这话直指工部尚书赵翼是因为前日贾珩帮着说话在“投桃报李”,视国家公器为给予人情的工具,这种指责不可为不严重。

赵翼沉声道:“杨阁老,如是下官没有记错,户部侍郎梁元同涉案中,杨阁老治下出此贪官污吏,不知自察本部,还在举荐官吏?大况满朝文武哪个不知,杨阁老与贾子钰早有宿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