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被惦记上了(1 / 2)

皇宫崇政殿;

赵桓高坐在御书案后,尽管金兵南下,可并不影响他初掌天下权的那种喜悦

说什么不想登基?那是演给老爹看地,当太子为什么,不就是有一天能成为九五至尊吗?谁没年轻过、谁心中没有一腔热血?

只不过这种心思是万万不能被人看出来地,而且现在首要任务就是让金兵退走

前线溃败的坏消息一个接一个,赵桓根本就没想过能打退金兵,而只要能让金兵退走,那就足以表明他比老爹强了

白时中、李邦彦、吴敏、唐恪、耿仲南、李纲等文武大臣侍立在下。

如果林霄在场,肯定会来一句“我擦!除了李纲,全他娘的是怂货”

众人刚刚已经争论了一番,争论的焦点,无非就是战还是和,现在就等赵桓这个新皇帝拍板了

要说赵桓的性格,跟他老爹并没什么区别,只不过现在刚登基,金兵也没打到城下,所以还没给他懦弱的机会

刚才众宰相几乎都是让他南下暂避金兵锋芒的声音,这让赵桓很是不爽,刚登基就跑路,这让他面子往那搁

目光直接落在主战的太常少卿李纲身上,温言道“李卿,你觉得若战,我军有几分胜算?”

“回陛下,战场瞬息万变,从来就没什么百战百胜,但老臣相信,只要我大宋君臣一心,一定可以打退鞑子的进犯”

“爱卿有什么好主意?”

赵桓对李纲的回答不是很满意,因为他要的是具体行动方案。

“鞑子的目标是京师,老臣以为,速调西军南下,同时加强京师防卫,动员全城军民共同抗敌”

李纲确实说的很笼统,人老精、马老滑,任何事情都不能说太满的道理,谁都懂

赵桓点点头道“朕已传旨西军种帅带兵南下勤王,京师该由何人主持抗敌?”

“白大人和李大人即是宰执,又分管枢密院,正应该”

“陛下,老臣以为由李太常主理京城防务最为合适,请陛下明鉴”

李纲的话没说完,白时中就抢着道。

开什么玩笑,前线几十万大军都被金兵打的落花流水,让我守京城?玩呐?

“白宰执言之有理,我等附议”

白时中话音一落,李邦彦等大臣就齐声附和道。

这些人都主张让赵桓与金兵谈判,同时退出京城,偏偏李纲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非要战,既然这样,你不死谁死?

李纲早就猜到这些人会是这种反应,眼见皇帝的眼光望向自己,当即昂然道“如果陛下不嫌老臣年迈昏聩,老臣愿当此任!”

“李太常,这可不是开玩笑的,置陛下于险地,万一金兵到时谁来付这个责任?”

耿仲南是赵桓爷俩都十分亲信的大臣,也是坚定的投降派,所以十分看不惯李纲这样的好战分子,李纲话音一落,他就皱着眉头道,而他的意思也很明显,就是万一皇帝有什么三长两短,到时候责任谁负?

看着这群道貌岸然的家伙,李纲不由怒气上涌,大声道“陛下,若不能退敌,老臣甘愿一死”

“好了,朕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任命你为汴京四壁守御使,负责京城的防务”

还别说,此刻的赵桓,还是有几分明君样子地

“老臣万死!”

士为知己者死,正是因为赵桓此刻的信任,让李纲生出了效死之心

给事中吴敏虽然不主战,但此时也是主张赵桓留在京城的,所以想法也比较积极

“陛下,臣以为,我们即要备战,也应派人去跟金人谈判,知道金人想法的同时,也能打探一下金兵的虚实”

“吴大人此言大善”

吴敏话音刚落,李纲就第一个赞同道,说了半天,只有这句话最有建设性

赵桓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