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四大医学名著(1 / 2)

说起这四本医学名著,那就不得不提一嘴目前领地内的医疗体系建设工作。

如今领地中医疗体系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医生的培养计划还没有完成,领地中现在也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医疗这一方面。

各个城池虽然已经建设好了基本的医疗设施,但很多都处于空闲的状态。

不是叶明不重视医疗体系的建设工作,而是领地中的医生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巫医一族的医术想要学会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用老祭祀的话讲,那群新加入巫医一族的学生恐怕还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勉强出师。

因此整个领地之中,医生可是个宝贝。

但就算这批学生几年之后从巫医老祭祀那里得到了真传,学成之后分配到各个城池之中,那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就比如这次乌烈断臂的事件。

巫医一族的强项是毒药和各种原始的病症,他们对于这种外科的伤势根本就无能为力,最多也就是止止血、包扎一下伤口。

另外巫医一族的医术还停留在最原始的阶段。

如果他们碰上了医术中记载的病情,可能还有把握依靠记载中的方法进行医治,一但碰上新出现的病情,他们也毫无办法,只能束手无策的看着。

总得来说。

巫医一族的医术已经有些跟不上领地的发展,甚至是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本该具有的医学水平。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叶明的领地发展到现在一共也没花费多长时间,因此不可避免的缺乏一些本应该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东西。

比如医学、经济、思想等等方面……

如今这四本医学著作的到来可以说是帮了叶明一个大忙,无论是医生的培养计划还是医术都会有显著性的提升。

要知道《皇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这四本医学著作可是并称为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它确立了古代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难经》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推演和拓展而成,全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

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神农本草经》由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数千年来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系统地分析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

创造性地确立了中医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施治原则。

这四本医学著作中内容之广、地位之高,绝对可以让叶明领地中的医疗体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甚至可以说有了这四本书,几百年内可能都不用再担心医术跟不上时代的问题。

叶明把这四本泛黄的书籍放在了自己的桌子上,随后抽出一张空白的纸开始书写新的规划。

五分钟后。

一份更加详细和具体的医疗体系构建计划被叶明记录下来,同时一个新的部门医学院也应运而生。

这医学院的职能大致包括医学的研究、医生的培养、